坚守平凡的岗位,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也是一种不平凡。五一劳动节期间记者走进青岛大学校园,深入了解那些日常中为学生饮食起居做后盾的后勤人的故事,以及他们日复一日默默无闻的坚守和付出。
长年与污水打交道,鼻子都闻不到臭味了
一人、一车、一长钩,时而推着时而骑着,上下自行车的动作轻快自然,车座后伸出的长长铁钩仿佛车身的一部分。校园内行走的“清道夫”郝宝玉就这样每天在校园中穿梭,锈迹斑驳的自行车和其后延伸的铁钩,俨然已成为他形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郝宝玉出生于1956年,1994年来到青岛大学,今年刚好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30年。在楼宇做过门卫、在垃圾回收站回收过垃圾、开过小型吊车……在此之前,郝宝玉做过不止一份工作,哪里需要他就站出来顶上,一直到2008年,大学里有一位专门负责疏通下水道的老师傅,因为年纪大了无法继续工作,而管道疏通工作又不能没有人负责,郝宝玉就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项“突如其来”的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在此之前,管道疏通领域郝师傅并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仅仅在老师傅离开前跟随他进行了三天的学习,然后便匆匆接下了这个任务,在以后的实践慢慢摸索,精进技艺,现在整个学校的管道都是他负责。郝宝玉胸有成竹地对记者说,“大多数管道问题,只要看一眼,我就能发现根本所在。”
三十年前,学校里的楼宇少学生也少,那时候使用这些管道完全没有障碍。但这些年随着学校的合并和扩建,现在的楼宇多了很多,学生也多了很多,是成倍的增长。但主管道还是当年的管道,现在之所以这些管道还能继续正常使用,主要靠的是物业严格的管理,严禁向下水道抛掷杂物,及时倾倒卫生间的纸篓。但仍有少数使用者会把手纸等杂物投掷到马桶内,保洁人员发现若有堵塞后报修,郝宝玉接到报修立刻前去修理,从根源及初期尽快解决问题才得以维持。
“污水溢出来不处理伤到学生怎么办?所以没办法,必须马上去弄。主要是为学生服务,如果摔倒学生那就不好了。”现在人多了,各种材质的物品因为各种人为或意外原因掉到下水道里,很长时间无法分解越存越多,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进行一次规模性的疏通。疏通下水道,每天都在跟脏污刺鼻的排泄物打交道,时间久了,现在郝宝玉的鼻子已经对刺鼻的味道失去了感知。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学生生活使用的物品更加多元。”新的挑战不断出现,郝宝玉还自行研究制作了一些专业的疏通工具来应对并不断进行优化和改良。
凌晨三点就开始忙活,只为让大家吃得更好
“做出来花样美食,看到学生们喜欢,比自己吃了还要高兴。”美食节上刘海霞看到大家疯抢自己做出来的新花样乐得合不拢嘴,就像妈妈看到孩子一样。自1993年参加工作以来到现在已经31年了,刘海霞一直没有离开过食堂的一线岗位。
为了让同学们吃得更好更健康,刘海霞没少下功夫也没有停止过学习,2001年考取了三级面点证书,2008年又考取了二级面点证书,2015年拿到了高级面点证书,获得了山东省鲁菜烹饪大师的称号。平时她也很善于钻研,自己看书、看视频不断琢磨学习。
同学们说吃不够她做的葱油饼和饺子,半年的时间把档口的营业额从3000元提升至10000元,一年就卖到了一万七八。一直热心公益的她还在业余时间和师傅陈秀英一起到青岛市中心聋校教授面点课,帮助他们就业。她的课经常赢得孩子们热烈的掌声,指导的学生无论是考级还是就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让她感到由衷的喜悦。用自己的努力坚守自己的热爱也实现人生的价值,播撒爱心。
凌晨3点的校园里闪现着若隐若现的灯光,走过去就见饮食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作为食品安全入口的第一关,他们丝毫不敢懈怠。
饮食服务中心配送岗位上的喻光庆,每天凌晨3点就要到达岗位,所以每天凌晨2点她就要起床准备。采购、收货、验货、称重、分发、抽检……有问题马上扣下,有时候发了两车货,天还没有亮,48岁的她这样的日子已经坚守了近20年,用自己的青春为一代代学子把控着舌尖上的安全。而身为一个母亲,在自己孩子生病时往往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为此她也倍感自责。
有事就是急的,20余年把平凡的小事做到极致
57岁的张成训一直负责车队的保障工作,他开车技术好,人也热情,似乎在他身上就没有什么难事,每次出去回来都是开开心心的。在后勤车队开车20多年没有出过任何差错,从来没有半路磕磕碰碰的情况出现,严守安全这条线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放心。
张成训告诉记者他的秘诀是保持一个好心态,平时每次出发前都提前检修,发现小毛病马上修,不留隐患,油、胎压都要检查好,瞅瞅螺丝有没有松动。上车前先转转,有没有问题一眼就能看出来。
在青岛大学从事电力维修工作20余年的辛禄岩,从最基础的换插座、换灯到拉电缆、接线所有的低压电工作业他都能做得认认真真,保证工作质量。20余年他走遍了青岛大学浮山校区的角角落落,学校几百个配电箱的位置他一清二楚,每次电力维修都能及时赶到现场,迅速完成工作,及时恢复供电。电力维修工作不同于其他的工作,有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往往停电出现故障都是在休息日或者晚上,甚至凌晨。去年一个大雪天的晚上,滢园宿舍1-8号楼突然全部停电,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和其他维修工人一起迎着刺骨寒风架设临时电缆干到晚上12点,第二天铺设新电缆又忙碌了一天,虽然戴着手套,但极寒的天气手指都冻得麻木了。有事就是急的,但是丝毫没有怨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设备在不断更新,后勤工作只按照传统来干多少会有点被动,新一代后勤人则借助新技术把工作做到前面,主动服务。“也是一点点摸索,老一辈后勤人的责任、经验和朴素的精神值得传承,但也需要注入新思维,积极探索新技术,相互配合把后勤工作保障好。”新一代后勤人冷高述说。
“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是觉得在工作中但凡有一点糊弄就觉得心里过意不去。”采访中这些叔叔阿姨们没有华丽的辞藻,流露出的踏实、敬业的精神让记者十分感动,在和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他们还不时记挂着自己的工作,采访一结束就马上回到自己的岗位上,没有丝毫的懈怠。
转自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