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虽然三面环水,但却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47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9。为了避免水资源匮乏制约城市发展,青岛市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持续抓好节水载体创建,深入推进全社会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高校、企业等单位用水量大,漏损率高,带动这些用水大户节约用水,是青岛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
在青岛大学浮山校区百卉广场,去年新安装的喷灌设施正在给广场周边的绿植浇水,使用的正是利用校内人工湖收集而来的雨水;在金家岭校区溆园1-3号公寓楼内,学生们冲厕用的是经过节水改造和人工湖雨水收集再利用的水,每日可节约用水300吨左右。
2023年,青岛大学启动合同节水管理项目,建设了智慧用水管理平台,安装200余套远程计量监测设备,完善自来水三级计量,从而实现对供水管道运行状况、各用水单元用水情况实时在线监测。
打开智慧平台主界面,记者看到大屏幕上直观显示着校区实时的用水数据、能耗统计分析以及设备管理流程。进入管网可视化板块,精准显示每栋楼宇的供水管道布局情况以及水表设备计量情况。青岛大学后勤管理处能源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孙元磊介绍,智慧平台建成后,通过智能监测及用水数据智能化分析,发现了不易被察觉的地下管道漏损34处。而合同节水管理项目投用到现在5个月时间,校园整体节约水资源13%以上。
“这几年,驻青高校通过推广合同节水管理,选用节水新设备、新产品,实施节水技术改造,以及远程智能监控等多种方式节约用水,实现了用水精细化、智能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青岛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张春明说,目前,已有10所驻青高校被评为山东省节水型高校。
节水载体创建是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近年来,山东积极践行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持续加大节水载体创建力度,取得积极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25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132个,均居全国第一位。累计创建节水型高校(校区)120所,其中黄河流域43所,全省普通高等学校节水型高校建成率累计达到71.2%;全省绿色学校建成率达到80.5%。省级党政机关和省直属事业单位全部建成节水型单位,连续四年开展复核,全省84%的市级党政机关和63%的县级党政机关建成节水型单位。
(转自大众网)
何以“解渴”?一座严重缺水城市的节水探索.htm